簡介:
五寮尖(H639M)屬於插天山脈的東眼山支系與皇帝殿、筆架山並稱北台灣三大岩場。
-----------------------------------
預計行程:
合作橋登山口->4號指標叉->岩洞->峭壁雄峰(30米下)->6號指標叉->7號指標叉->五寮尖(8號指標)->7號標記叉->合作橋登山口。
實際行程: 同預計行程。
------------------------------------
Google Earth 地形圖。↓

BaseCamp 地形圖。↓

BaseCamp 高度圖。總爬升697公尺,總下降673公尺。總距離6.3公里。總時數6小時31分鐘(含大休40分鐘)。↓

走春選擇從去年撤退挑戰失敗的五寮尖開始。有了上回經驗把車停登山口對面以免回家時車子光調頭就等上好幾分鐘。昨晚預報天氣晴朗適合登山健行,只要沒突發狀況順順走有很高的機率完登。
AM06:27 合作橋登山口起登。↓


陡上水泥石階後第一個手攀拉繩。↓

從剛剛登山口整裝至今就只有父子二人推測今天健走的人應該不多,應該不會出現塞人潮。正因如此有較多的時間停下來拍照記錄。
手攀拉繩。↓

行進間跟排骨復習關於手攀拉繩路段的優先選擇順序依序為樹根>石塊>繩子。現場若有樹根優先考量,再來才是突出的石(岩)塊,都沒得選時再來考慮前人架設的繩子。
排骨不錯有受教,樹根優先考量。不過排骨爸也明白這小子記的快忘的也快得時時刻刻叮嚀才行。↓

手攀拉繩。↓

一路走來無人沒法利用讓路休息只好多拍點相片幫自己找機會,機會是人創造出來的。↓

AM06:42 休息木椅。上回走過時心中關於藍白色噴漆字樣的疑慮還是無解,不過再看一次白色噴漆4的字樣對照GPS的位置指的似乎是4號指標叉路口,藍色數字就真的百思不得其解。↓

較長距離的手攀拉繩1。↓

較長距離的手攀拉繩2。↓

繩子跟石頭磨擦的地方都有套管處理延長繩子壽命。↓

AM06:50 木椅。有片小空地有展望拍照不休。↓

展望山下台7乙公路及右邊的三俠河(GPS標示)。↓


某處展望。↓

連續手攀拉繩。↓


某處展望。↓

AM07:07 岩石手攀。上回排骨卡關很久的手攀這回不拖泥帶水一次過關。↓

要排骨給自己按個讚。↓

AM07:16 小心頭。↓

AM07:18 小休喝水。↓

手攀拉繩。↓


AM07:32 手攀拉繩(下)。↓

平坦泥路慢行調呼吸。↓

AM07:36 廢棄木椅? 小休喝水。↓

遇見獨攀大哥,打招呼後閒聊幾句,大哥說年輕時沒帶著小孩一起爬山,等老了只能獨行。呵,蠻有趣的觀點。想跟大哥說即使從小帶著小孩一起爬山,長大後小孩也不見得願意陪爸媽爬山啊! 因此只能把握小孩還願意待在爸媽身邊的黃金十年,共同從事彼此都有興趣的活動(登山健行/單車/抱石....),創造親子間的回憶。
AM07:39 不是叉路取右續行。↓

某處展望。↓

AM07:43 4號指標叉。小休。↓


手攀拉繩。↓

泥路橫移。↓

手攀拉繩。↓

巨石後長距離手攀拉繩。↓

AM07:59 此處留意揹包卡包。↓

AM08:05 小休喝水。↓

手攀後上稜線。跟上次稍為不一樣的路線(提前上稜線)。↓

稜線起點,爾後皆走在瘦稜或巨岩上,無遮蔽之處皆有展望。↓


AM08:12 稜線走到沒路下攀後接上岩洞(石壁公)。↓

上回經過時人聲鼎沸,這回走過一片寂靜。↓

上回在這裏塞車浪費了不少時間。↓

一段腰繞後再度上攀稜線。↓

長距離手攀拉繩。↓

繼續上攀。有二條路徑取左取右即可,最終匯集在一起。↓

樹根其實比拉繩好,重心也較好保持。↓

遮避上攀末段。↓

著名的稜脊路段就在上方。↓

AM08:32 登上稜脊。稜脊狀似牛背也像恐龍的背脊,稜脊兩側都是斷崖斜壁,所幸稜岩上都有打上不鏽鋼柱並且以繩索相連,標準的驚而不險路段。↓

完全沒人鏡頭不用刻意閃躲,很好拍的一段。↓

留意防晒。↓





稜脊上展望極佳。↓

回頭展望稜脊最初段。↓

稜脊未段回拍。↓



AM08:37 5號標記,過而不休。↓

一小段有遮蔽的稜線。↓

大小腳ㄚ沒啥變。↓

稜線上多待一會兒。↓

AM08:42 三叉路。往右是圖中的腰繞(石壁腳路)通往6號標記鞍部,往左上稜線通往著名的峭壁雄峰。取左續行。↓

指示牌反光蠻嚴重的,不過還看的清楚。↓

再上稜線。↓

經過打發時間用的石刻棋盤。遇見第二個獨攀快走阿伯(打赤膊短褲)。↓

上回排骨於此請吃沙士糖。↓

稜線再走一段即將抵達峭壁雄峰。↓

沿路展望極佳。↓


阿伯直接30米下,剛好要排骨看阿伯怎麼下的。↓

排骨心中忐忑不安因為這次選擇挑戰30米拉繩直下。↓

展望獨立峰。↓

跨過15米拉繩直接30米就定位。沒有其他山友反而能讓排骨專注面對眼前的障礙。↓

AM08:51 30米垂降一氣呵成。再次叮嚀排骨無論如何千萬不能鬆手,覺得累想休息站穩踏點後再休息。↓

就定位,調整好呼吸後便開始下攀。↓

前半段排骨動作標準。↓

中段一度滑腳捏了一把冷汗。後來自己走才發現中段的拉繩有套管接過,所以有二小段的間距少了綠色支撐點撐著,如沒注意手會下滑導致身體重心不穩。↓


最後1/3。陸續有二支隊伍從左邊15公尺分段下超前。最後一小段岩壁較光滑踏點會滑腳要注意。這30公尺花了排骨將近10分鐘,慢慢的一步一步往下,想必這被放大的10分鐘對他來說是個難忘的經驗。↓

30公尺垂降後,有二條路徑可走。直下(較不陡)或直行到底再下(較陡)。↓

追上排骨問他30公尺垂降完成後的感覺如何? 排骨回答: 手酸死了! 下次我要改走15公尺雖然中間要換繩但比起30公尺要好走很多。↓

AM09:08 李家小隊休息石(6號標記上攀處)小休。上回就是在此大休後決定不登頂。↓

下攀處較窄只容許一個人通過,如果有上揹架應該過不了。↓

下攀第一小段回拍。踏點清楚拉繩為輔小心慢走不難通過。↓

下攀第二小段。↓

下攀第三小段。↓


AM09:27 6號指標牌。↓

6號指標牌同時是4叉路口。可分別通往三角點、合作橋、互助橋及來時路。↓

另一個角度。↓

簡易路線圖。↓

這啥表情,排骨你累了嗎? ↓

繼續往前走,穿縮雜林間。↓

一樣有不少手攀。↓

手攀。雙手開始有酸的感覺。↓

走一段密林後手攀再上稜線。視線不自覺停留在左前方稜脊。↓

等待排骨手攀上稜線。↓

拉近一點看,這不是剛才垂降的峭壁雄峰嗎? ↓

再拉近一點。有一隊三人正在通過。↓

排骨一路走到現在狀況很好。↓

AM09:48 簡易木梯。↓

AM09:50 10公尺拉繩橫移。腳下有明確的踏點,繩子架的較鬆借力的時候注意重心。如果可以等一人通過後另一人再通過不要同時二人拉同一條繩子。↓

AM09:57 小空地,適合休息。過而不休。↓

大茄苳樹鞍部前最後手攀下。↓

AM10:02 大茄苳樹鞍部。肚子超餓下揹包大休。一般山友大部份都先登頂後再回來這裏用餐休息。↓

午餐(飯糰+沖泡包+水果)@大茄苳樹鞍部。排骨一連喀了三個飯糰才吃飽。↓

大茄苳樹鞍部也是7號指標牌的位置。↓

四叉路口。預計登頂也是從這裏下切往步道登山口方向走回程。↓

鞍部容納20人應該不成問題。↓

往合作橋方向,等會回程要走的路(簡圖上的後山路,可接十三閔窪路)。↓

登頂五寮尖有二條路徑分別經由大茄苳樹左邊或右邊上。據現場常登此山的山友大哥表示,左邊路徑較平緩(手攀拉繩少),右邊路徑較陡峭(手攀拉繩多)。簡圖上是建議左去右回,和排骨討論後決定走最輕鬆路線,左去左回。↓


來時路。↓

AM10:40 大休後起登。↓

雖說左邊較平緩但也是一路往上啊,吃飽飽後爬坡特別費力,深怕用力過度吃下肚的東西會還回去。↓

是說登頂之路那有不陡的? ↓

AM10:56 7+指標牌。原本9號標示牌應該是標錯數字所以被山友改成正確的7+以免被誤導走錯方向。↓

AM10:56 大石三叉。左往龍山岩(應該也會經過五寮尖三角點從鐵梯上攀,沒走過純推測待確認。),右往五寮尖。取右上攀。↓

一度懷疑是否走錯路,請排骨查GPS確認,排骨回報說方向正確便放心繼續上攀,感覺已經是最後一里路。↓

AM11:01 登頂五寮尖(H639M,總督府基石)。↓








山頂腹地不大找遮蔭處下揹包小休。山友大哥走過來的方向是從大茄苳樹右邊上登頂的路徑。↓

熱情的山友大哥對台語應答的排骨印象深刻,相談甚歡賞了個大蘋果給排骨獎勵。↓

禮尚往來立馬回敬小番茄給山友大哥/大姐。蘋果太大顆了,啃一半後另一半收回頂袋,等小休時再吃。↓

AM11:44 循左去路線回程。返回大茄苳樹鞍部四叉路口,取往登山口步道方向(後山路)。↓

後山路是平緩原始泥路石徑下坡。↓

AM11:55 三叉路。取左往登山口步道方向(至此步道改稱十三閔窪路)。↓

AM12:02 三叉路。直行後回拍。另一邊通往獨立峰方向會跟早上去程匯合。↓

AM12:16 三叉路口。取右續行。上回往左走結果走到民舍被民舍賣飲料的奶奶請了飲料還踢了一大段柏油路,這回改走右邊的泥路。↓

AM12:26 出木橋登山口。↓

是的,踢馬路痛苦的時間到了。雙腳隱隱作痛改用倒退嚕的方式減輕疼痛。↓

AM12:37 三叉路。取左續踢馬路。↓

AM12:45 柏油三叉路。取右往合作橋方向續行。↓


路徑越走越平緩。↓

越走越平緩。↓

AM12:48 回到熟悉的永達煤礦遺址。↓

AM12:51 走回合作橋登山口結束O形。全程沒塞到車走的很順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