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小關難纏、雲水無水、卑南不死、藤枝必亡。這句打油詩道出南一段行程的二大挑戰"水源"及"刺柏"。
小關山林道原本為十三坑野營溫泉及南一段撤退路線,經有心人士整理,林道可通行至27K(行車終點)。
由27K步行至前身為堰塞湖的神池營地(活水),再依自身能力選擇單登小關山(初階)或連走小關山、海諾南山(中階)或南一段(高階),行程豐富多變。
正因為組合變化多端,行前更需詳加計劃,選擇適合的行程才不致走的太累而增加其它風險。
此行與魯蛋家採全程接駁避免長途開車勞累,擬定4天3夜移動式野營並順登小關山及海諾南山,當成中天數縱走之前訓。
<預計行程>
D1: 自家(接駁)->小關山林道7.2K管制站(填寫人員車輛名冊)->小關山林道27K終點(整裝/重裝)->神池營地(大休/補水)->2900黑水塘營地(C1)。
D2: C1(重裝)->小關山->小關山北峰->海諾南山下營地(C2)。
D3: C2(輕裝)->海諾南山->C2(重裝)->小關山北峰->小關山->神池營地C3。
D4: C3->林道27K(接駁)->自家。
總爬升2279公尺,總下降2247公尺,總距離24.9公里。
D1 爬升827公尺,下降64公尺,距離4.7公里,時數6小時31分鐘(含大休)。
D2 爬升829公尺,下降624公尺,距離8公里,時數11小時33分鐘(含大休)。
D3 爬升564公尺,下降1216公尺,距離8.7公里,時數9小時31分鐘(含大休)。
D4 爬升60公,下降316公尺,距離3.3公里,時數2小時18分鐘(含小休)。
<DAY1> 2021-0402 星期五 晴。
<實際行程>
自家(接駁)->小關山林道7.2K管制站(填寫人員車輛名冊)->小關山林道27K終點(整裝/重裝)->神池營地(大休/補水)->2900黑水塘營地(C1)。
點了二種口味的蛋餅配一杯混漿,上桌時嚇了一跳,
餅皮超厚跟北部較薄不一樣,份量紮實飽到天靈蓋。
亮點是店家自製沾醬,鹹鹹微辣搭配熱食開胃,
若沒沾醬,大概一盤就被KO。
管制時間: 下午七點至隔天早上六點。
放行後車行至20K有鐵皮工寮(目視可搭4T*2),工寮旁有流動廁所,乾淨。
從登山口至取右腰繞處距離約300公尺爬升130公尺,小陡。↓
直行通往斯拉巴庫山,取右續行接回林道。
這個下坡右側有拉繩但其實不好走,
反而是左側有清楚踏點,
如此純淨畫面稍晚就會變成人聲鼎沸的夜市,
在疫情之下似乎也是無奈的結果。
第三天會回來紮營故只短暫拍照即往活水源處大休。
活水源在圓圈處而箭頭是等會往小關山行進的方向,
把相關方位都搞清楚後朝水源走。
樹蔭下野餐,有fu。↓
從近期山友水源回報得知,海諾南山下伏水已近乾涸,
因此要做最壞打算,在神池便把未來二天的用水補足背滿。
最低用水量預估
--------------------------
D1行動: 800ml*2。
D1晚餐: 乾燥飯180ml*2= 360ml。
D2早餐: 沖泡包 300ml *2 = 600ml。
D2行動: 與D1及備水共用。
D2晚餐: 同D1= 360ml。
D3早餐: 同D2= 600ml。
D3行動: 800ml*2 + 備水100ml*2= 1800ml。
總計需3720ml=4公升(含280ml備用)。
飲用水分裝於3L寬口水袋+1L濾水器+500ml保特瓶。
水源負重分配: 排骨1.5公升,排骨爸3公升。
巧遇六年前雪主下翠池結識的張家小隊(點我)。
閒聊下竟走相同行程,只不過我家是重裝,
張家選擇強度更強的輕裝單登方式。
不論採用何種方式,
只要做好風險管理都能嚐試從中獲得寶貴經驗。
一路陡到2900黑水塘營地,1.2K爬升470公尺。
數了數帳篷數目超過10帳,還持續增加中,想必今晚很熱鬧。
狹長型營地寬度不足,
無論4人帳怎麼擺都閃不過地面突出一塊約15公分長的石塊,
貓鏟越挖越深石塊卻不動如山,
三人輪流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石塊挖出。
天幕搭設以避風為優先考量之下便成了這副模樣,
主繩拉到二旁的樹幹雖省下營柱的功,
但未考慮山友通行的便利性,
導致經過的山友都被主繩干擾,
所幸無人因此被拌倒。
愛吃力量大,
魯蛋家山上變化多端的食材加深排骨學習煎鍋的動機,
好事一樁,排骨爸樂觀其成。
<DAY2> 2021-0403 星期六 晴。
<實際行程>
2900黑水塘營地(重裝)->小關山->小關山北峰->海諾南山下營地(超輕裝)->海諾南山->海諾南山下營地(C2)。
從起床、用餐、撤帳、打包到整裝,理想時間是1小時。
2900黑水塘營地能紮的位置有限,
因此較晚到的山友只能往前推進找地方紮,
可紮的地方介於2960公尺至2970公尺之間,
地都是不平需要整理。
不知是否受大旱影響,森氏杜鵑提早開花播種。
行前得知的訊息是只有登頂前有一條確保繩,
實際走岩稜段時總共有三小段有拉繩,
其中登頂前的拉繩還有二條。
這段最長,再給細分成二小段,
第一小段架繩固定點有鬆脫跡象,請小心。
回程的下攀因視覺關係反而較可怕,但技巧同上攀不變。
AM07:37 登頂小關山(H3248M,二等三角點#1668)。
角度關係,若由三角點處無法直接看見凹谷營地。
魯蛋爸/媽站的地方是從凹谷營地走來的方向(通往小關山林道支線),恩弟站的方向是從小關山三角點方向而來的路徑,排骨站的方向是通往海諾南山的路徑,排骨爸則是站在由馬西巴秀山(正統南一段)來的路徑回拍4叉。
腦海中突然響起站在高崗上的旋律:
連綿的青山百里長呀~
巍巍聳起像屏障呀喂~
青青的山嶺穿雲霄呀~
白雲片片天蒼蒼呀喂....
But...
AM11:18 登頂小關山北峰(H3239M,無基石)。
數字的輕未必是輕,
食物的重未必是重。
誤走獸徑切錯方向,折騰一些時間走回正確路徑。
親子自組相識於雪東,
六年後各自有所成長,
期許這群山小孩持續發光發熱。
有別於以往路寬好走的百岳山徑,
以往行動水飲用方式是訓練控制行進間用水量,
等走到宿營地後再補充大量水份。
接觸輕量化後,行動水飲用方式慢慢修正調整為,
在抵達下個活水源前剛好將行動水喝完,
再濾水補充以此類推。
差別是行進間並沒有限制飲水量,
此方式可讓身體機能維持在穩定不缺水狀態,
要達成此目的,對行程水源的掌握度要更精準,
才不致陷入無水飲用的窘境。
遇上二隊走南一的山友都說海諾南山下伏流水已無水,
雖然心裏有底仍不免失落一下。
張家小隊領隊學妹在一巨岩旁探得一池黑水塘(目視50公升以上,水色紅褐色),通力合作下取得宿營用水及行動水。
PM04:53 登頂海諾南山(H3175M,三等三角點#7217)。
登頂返回營地,
已搭好帳篷的山友大哥說伏流水有水!
什麼?! 怎麼跟路上走南一山友說的不一樣呢?
雖然已有過濾備水不過還是拿著水袋/取水工具/GPX一探究竟。
原來,
南一山友所謂的沒水是指伏流水不再滴水的意思,
紮營大哥所謂有水指的是相片中蓄留水源的水坑。
論水質,
伏流水水坑的水質清澈明顯勝過巨岩黑水塘,
使用濾水器初濾即能飲用。
結論,
海諾南山下營地有水但已見底,
若再不下雨大概撐不過一個月。
取水回來,排骨已完成宿營動作,
預報今晚這高度下雨機率低於10%,原打算牛仔露宿,
後來在排骨建議下改搭1/2半開天幕以防萬一。
傳言海諾南山下營地是水鹿天堂果真不假,
太陽未下山即有山友發現水鹿在營地四周蠢蠢欲動,
都是體型偏瘦小的母鹿,遲遲不見公鹿踨影。
用餐時,坐在天幕內望著附近不同方向投射過來的鹿眼,
彼此大眼瞪小眼似乎都在期待什麼,
鹽份? 相片? 都有。
餐畢,
滿天星空下排骨硬是要拉伴壯膽否則不敢尿尿,
我說有沒有那麼怕水鹿呀? 水鹿是吃素的草食性動物。
睡前其實蠻擔心天幕如何抵擋水鹿夜間偷襲,
把食材器具用防水袋包妥收進露宿袋內,
一夜後証明其實多慮了,
天幕下的一切完好如初,
海諾南山下水鹿謹守分寸與山友相安無事,
聽說能高安的水鹿更皮更猛,
有待日後驗証。
<DAY3> 2021-0404 星期日 晴時多雲。
<實際行程>
海諾南山下營地(重裝)->小關山北峰->小關山->神池營地C3。
晏哥上廁所無意間發現的水源,跟著腳步前去實勘插旗,
水質等同海諾南山下伏流水,乾淨清澈。
事後查証,
舊版魯地圖default路徑也標示這條獸徑,
新版已修正,請留意。
或許是背包輕了,或許是行動糧補充的是時候,
感覺沒多久就走到北峰(事實上也花了20分鐘)。
期間統計行動水並重新分配。
進森林後找塊不影響山友通行的地方大休。
小關山還真熱門,大休期間單登來回人潮不曾間斷,
野跑的,輕裝的,老的少的通通都有,
希望每位進入山林的人都做好風險管理,嚴設停損(撤退)點,
該帶的不要省才能盡情享受山林美好的一切。
黑水塘到神池營地距離1.2K,陡下480公尺,
因無特殊地形前進速度比平常稍快一些,
定時補充行動水,目標是在抵達神池時行動水也剛好喝完。
PM03:13 神池營地。
拍照記錄後將剩餘行動水一飲而盡並宣布解除限水。
分工,排骨尾隨魯蛋家整地紮營,排骨爸去水源處暢飲一番後取宿營用水。
今晚紮神池營地。
<DAY4> 2021-0405 星期一 陰時多雲晨霧雨。
<實際行程>
神池營地(重裝)->林道27K(接駁)->自家。
手機是山小孩必需品,
除了山行會使用的幾個APP外沒特別禁止排骨玩遊戲,
只限定使用時間。
套句山友大哥說的話: 不然你走來這裏玩遊戲看看啊!
小高繞。
開心暢飲接駁大哥帶來的沙士。
以下相片感謝魯蛋爸拍攝提供。
<後記>
1. GPX下載(請按我)。
2. 足下輕量實測得到野跑鞋負重天花板為13公斤,排骨為8公斤。此數據將是未來行程負重上限,任何組合變化都在此值之下應用。
3. 第2次將背包二條可卸式鋁條抽掉,適應成效不錯,13公斤以下配合睡墊幾乎無感,下回將把所有鋁條卸除正式進入無框架(frameless),這方面排骨適應的更好因為打從一開始便從無框架背包著手。
4. 睡眠系統最後調整,第2次將背包納入填補腳部空間(半身睡墊無法覆蓋部份)提升保暖度,成效也不錯會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