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新手上路的桶後林道一直存放於待露名單內,近期拜路基施工管制4輪車輛通行所賜(2輪不受影響),獲得一次舒適寧靜愉快的親子單車野營經驗。
在工期完成前都是賞味期,若不想太糜爛可視體力加碼健行桶後越嶺步道(單程6.8K)或連走越嶺步道+大(小)礁溪山O縱。
<DAY1> 2021-0206 星期六 晴。
距離上次單車野營太久導致打包技巧生疏,排骨也第一次全程自己上包、打包,花了很多時間讓原本計劃全程單車的計劃被迫修正,請出萬能留守人骨媽幫忙載運到孝義派出所。
<排骨換車史>
1. 學齡前滑步車。
2. 小一換20吋越野童車(適用身高115至135公分)。
3. 小三換24吋越野車(適用身高130至150公分)。
4. 小五換碎石公路車(車架47.5,適用155至165公分)。
或許是從小騎滑步車的關係,排骨身體平衡感練的還不錯,
小一換車時無縫接軌二輪單車(直接剝奪老爸教騎單車樂趣),
試騎後在老闆建議下直接跨二個級距,選擇20吋越野童車。
那時一家三口熱衷汽車露營,超過3天的露營都會帶著這部童車出門,因此這台童車陪伴排骨渡過2年快樂的露營時光。
升上小三後因身高關係20吋童車不敷使用,
再次回原購車店升級,
試騎後入手24吋越野車,
這台越野車陪伴排骨第一次環島後再度因身高因素功成身退。
2018年底排骨爸入手碎石公路車當成上班/假日休閒二用車,
這部單車讓排骨好生羨慕也嚷嚷著要換車,
詢查規格,最小車架適用級距是150公分起跳,
因此努力長到150公分便成了排骨換車的首要目標。
依排骨每年長高8-10公分的速度預估大約小五下學期有機會達標。身高達標後便實現諾言讓排骨入手自己的碎石公路車。
這部單車定位在提供排骨體驗不同路面的騎乘樂趣,
與店家討論後,
車架選用47.5(可以騎到165公分),
除了把手及飛輪,
依排骨意顏選用8度小外擴及11-46T(11速)之外,
其它設定皆沿用排骨爸之前的設定。
告別骨媽後開騎。
儘管下午才開騎但騎程不長沒有摸黑壓力,
騎到那拍到那一整個放鬆,
騎到上回健行時找好的登山口營地,
結果營地太溼,
時間充裕不急著紮營,
先進電所查看,
一廳小三房格局,
簡單整理是可以睡裏面,
問了排骨想睡裏面嗎?
排骨回說裏面不優,
他想紮在櫻花下,行,就紮在櫻花下。
完工後,
我說: 是角度問題,要自己找角度就有感覺了。
只要落差別太大,
這類碎石泥路gravel皆能應付。
後面地型破碎,幾乎都要扛車,
初體驗留下美好回憶即可,
就此打住往回騎。
天呀! 二月溪水超冰,
只有屁股三把火的屁孩才會想幹這種事,
<DAY2> 2021-0207 星期日 晴。
有沒有,就說了是角度的問題。
剛進入親子健行這領域時,
每次的山行行前都會照一張裝備檢查相片,
直到裝備都補齊後慢慢的才發懶沒拍。
親子單車野營次數並不多,算菜鳥自然比照之前模式辦理。
乾燥食材+維他命發泡錠。
炊事包(含鈦鍋組/爐頭/瓦斯罐/打火機/長鈦匙/鈦杯)。
飲用水(900ml*2)。
濾水器。
<衣> 身上穿一套,備用帶一套。
上半身: 水陸二用衣+動態保暖化籤alpha。
下半身:水陸二用褲+羊毛襪+水陸二用鞋。
備用: 快乾排汗底層/內褲/短褲/羊毛襪。
<住>
天幕組(含營柱及維修工具)。
地布。
睡袋。
露宿袋。
充氣睡墊(含充氣機)。
中層羽絨衣。
貓鏟。
衛生紙。
頭燈(含電池)。
快乾毛巾。
<行>
車帽。
防風墨鏡。
防風手套。
BUFF*2。
維修包。
手機(含行充)。
相機。
回程打包較昨天順手多了但還需要多加練習。
這跟打包上山的裝備一樣,
帶出門的裝備都要反覆實測幾次後才會找到理想的固定位置。
騎回管制亭小休。
回家有二種選擇,
搭捷運或騎回家,反覆拉扯後騎回家戰勝。
導航帶的。↓
<後記>
2. 2天1夜的行程還有前叉(排骨爸/排骨)/車架(排骨)/上管(排骨爸)/後叉(排骨爸/排骨)的空間未使用,將來若要應付中程行程(3-5天)亦非難事,果然超輕量裝備搭配車包是個理想的組合,待日後行程再一一驗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